中國園林網10月29日電: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將城市綠化比作“軟衣服”——就像裝飾新家一樣。完成硬裝飾后,應邀請設計師進行一系列升級,包括窗簾顏色和裝飾。城市綠化的升級不僅是錦上添花,也是收尾工作。”
在這種理念下,杭州市提出了“要么硬化,要么綠化,城市不會看到一片黃土裸露”的口號。綠化層次立體效果,錯落有致,高、低、遠、近相結合,注重綠化的藝術性。同時,通過增加花壇、花箱、燈桿等,色彩被帶到城市的各個角落。
機場路的綠色改造是杭州的重點。尼克松1972年訪華期間在杭州短暫停留。當時,代號為118的機場路項目在通往杭州的道路上留下了一片綠蔭樟樹,并確定了這條道路的基本特征。在新一輪升級改造中,杭州市城管委為機場路的綠化定下了基調,“張赟綠道、色彩走廊”——6公里綠化帶除了樹木和灌木的搭配外,還增加了玫瑰等灌木,杭州市的桂花種植與樟樹開花期無縫銜接。
改造完成后,下層苗木分流車道,草箔曲線種植杜鵑,起到花卉展色的效果。今天的機場路四季都是綠色的,三季都有花。當外國人來到杭州時,他們的第一印象是明亮動人的。
舊城的綠化也得到了改善。沿著杭州西環(huán)路走,你可以看到七八個街道走廊式的“袖珍公園”。竹藝術墻和綠化片共同形成“一步一步換景,見縫插綠”的效果,方便老城區(qū)市民散步和放松。在鄧氏美蓉大橋附近,一組4層立體停車庫的立面被改造成垂直綠化生態(tài)墻。深綠色鴨腳點綴著粉色矮牽牛花、黃色金魚草、薰衣草金盞花和紅色秋海棠。這座540平方米的墻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27,000種是適合杭州氣候的木本植物,形成了色彩鮮明的生態(tài)景觀墻。
“綠化是一方面,保持綠化的效果在于良好的養(yǎng)護。根據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的介紹,杭州市在綠化管理和養(yǎng)護中推行制度化、市場化、地方化和科學管理的“四管齊下”。制度化管理和維護要求相關部門加快建立相對完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綠化法律體系,完善和完善“雙優(yōu)”系列考核機制,推進網絡化和動態(tài)管理。市場化管理要求完善綠化工程招標管理方法和實施細則,規(guī)范綠化市場秩序,綠化養(yǎng)護市場主體實行“適者生存”原則。地方化管理要求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服務”的綠化管理體系,確保綠化管理“垂直到底、橫向邊緣、不留縫隙和死角”;科學管理要求不斷拓寬視野,更新觀念,應用新技術,提高綠化水平。
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設計與精心維護相結合,從立體墻面綠化到屋頂綠化,從公路入口到門口,杭州真正實現了推窗看綠、移景的目標。